上海重燃烟火气 “上海回来啦!” 6月的第一天,好消息传来: 上海恢复正常生活秩序,除了中高风险区外,市民都可以正常出行上班。 从3月28日的“鸳鸯锅式”封控,到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全上海市静默,再到如今的重启。 这一天,我们等了两个多月。 这座人口超2300万的摩登都市,终于重新燃起了烟火气息。 零点的钟声刚刚敲响,上海市民们就迫不及待地走到大街上,享受久违的自由与放松。 一辆辆私家车鱼贯驶入隧道、高架等公路上,恢复交通不过半小时就出现了拥堵。 但是车主们不觉得闹心,反而觉得堵得舒心。 他们说:“人声鼎沸才是岁月静好,熙熙攘攘才是人间烟火,车水马龙才是国泰民安。” 理发店毫无意外地生意火爆,上海陆家嘴一家理发店,一早上接了30多个预约电话。 集贸市场大排长龙,商户生意红火,顾客满载而归。 人们拥抱在一起,庆祝久别重逢,喜气洋洋地寒暄着:“核酸做了吗?”“车子加油了吗?” 闵行区婚姻登记中心门口排满了结婚的队伍,有一对新人分别了两个月,在上海重启的首日,他们终于拿到了爱的号码牌,登记结婚。 家住城隍庙的李奶奶与3个月未见的孙子孙女紧紧拥抱。 在浦西一家酒店当电工的王师傅,为了保障酒店200多人的用电安全,他被封在了上班的地方两个多月。 一大早,他就收拾好衣物,骑上了电瓶车赶往回家的路。 还有被困在公司60多天的打工人,连夜提着行李赶路。 “回家”,这个词从未像今天这样让人心潮澎湃。 从寒意料峭的初春等到闷热的仲夏,我们终于迎来了拨云见日的时候。 但在上海市民狂喜的同时,质疑声也随之涌来。 有人担心,上海5月31日仍新增了5例确诊病例和10例无症状感染者,恢复正常之后,会不会对其他省市造成外溢风险? 周边的江浙地区人民战战兢兢,不敢出门旅游。 甚至有人咒骂“上海人是祸害”。 郑州还出现了一例上海传入的无症状感染者。 我们最担心的事,会发生吗? 暖心的“双方奔赴” 上海疫情持续三个月,大家都跟着一起焦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排斥上海,相反,来自各省的救援力量,一直在和上海人民并肩奋战。 接下来,我想讲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 大家知道首批援护的医疗队来自哪里吗? 是湖北。 他们也是最后离开上海的。 此外,湖北医疗队还有134人的重症团队继续留沪守护重症患者,预计在6月10日返程,他们将是最后离开上海的重症医疗队。 武汉金银潭医院因为承担着武汉抗疫的重任,一般是不出外援的。 但是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上海医疗队连年夜饭都没顾得上吃,第一批赶去支援金银潭,这份情谊他们一直记在心里,是时候去报恩了。 4月2日,金银潭选定了一医五护的标配队伍,年龄最小的只有23岁,但都经历过2020年武汉抗疫。 直到名单确认了,还有很多人报名参加。 护士长程芳是第一个报名的,她曾和上海援鄂医疗队一起战斗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病房,大家都是“生死之交”。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她觉得上海就像家一样亲切,“来上海,就是给家人帮忙的感觉,我没有把自己当外人。” 来上海前,他们没有问归期,因为当初上海治疗队援鄂,应该也没有人问过。 4月3日,金银潭医疗队抵达了上海,坐在大巴车上看着空荡荡的街道,医疗队的心里都不好受。 他们想起了2020年的武汉,往事一一浮现,同样的空城,相同的经历,所以他们更能共情。 等下了大巴车收拾好情绪,他们就投入到了繁忙的抗疫工作当中,遇到过很多艰难险阻,但始终一往无前。 在上海,他们除了付出与辛劳,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出发来上海前,为了不给基层社区添麻烦,他们自备了干粮。 到了上海后,小区里有个女士给他们送了两瓶辣椒酱,还有牛奶、水果等食物。 程芳连连推辞:“你们现在物资这么紧缺,怎么能够给我?” 女士憨憨地笑:“没事,没事,我们都会有的。” 这两罐饱含上海人民爱意的辣椒酱,让医疗队里的队员能连吃两碗饭。 还有一回,一个3岁小孩拿了一张A4纸过来。 纸是孩子家人帮忙打印的,上面写着感谢的话语,在A4纸的右下角有一个小爱心,是孩子亲手涂的。 那一瞬间,程芳的心都要化了,她想着:“人和人之间不需要说太多,感情都是共通的。” 这一幕,当初在上海援鄂医疗队里也曾发生过。 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的时候,第一个踏上火车驰援武汉的上海专家,就是钟鸣。 在他离开的时候,行李箱里塞满了武汉人送的礼物,口罩、防护服等。 与金银潭医院并肩作战75天之后,钟鸣在朋友圈写下告别之辞:“我会记得2020的冬春之交,金银潭南楼高区的不凡,直到永远。” 这份记忆,程芳也没有忘,这回来支援上海,她很想见钟鸣一面,担心影响他的工作,便没有告诉他自己来了的消息。 但是钟鸣在新闻里看到了程芳的消息,他在微信群里发了个表情,@了一下程芳,并没有说话。 群里人都问钟主任怎么了,程芳是在转战第二个小区的间隙才看到这个消息,她知道,钟鸣这是给自己打气。 她也@了钟鸣,回了一个在。 不需要太多言语,那一瞬间,他们尘封两年的战友情再度连上,这份感情是上海与武汉互相奔赴的见证。 2年前的武汉,2022年的上海,他们一直在并肩作战,这份互帮互助的情谊延续至今,并将一直传承下去。 求生畏死是人的本能,但是疫情当前,他们仍选择逆行前冲,除了医者救死扶伤的仁心,还有对同胞的友爱和关心。 上海援鄂是如此,湖北援护是如此,无数医疗队、志愿者队伍在全国各省互相支援更是如此。 这轮上海疫情,共有15省3.8万“白衣战士”出征,上海的重启,与每一位英雄的努力与坚守都息息相关。 依然是中国力量 再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我们担心的事情会发生吗? 我想不会。 因为现在上海依然严格,进出公共场所必须持有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每一个从上海去外地的人,也会被当地隔离。 就像开头说的上海返郑的一例无症状感染者,入郑后全程闭环管理,降低了风险程度。 绝大部分上海人民也是有礼有德的人,如非必要不会出上海,又何来“祸害”一说? 疫情的时候,江浙对上海的援助仍历历在目,“江浙沪包邮区”的感情也绝不会因个别网友的咒骂而变浅。 无论何时何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人传统优良的美德。 同饮一江水,同是中国人。 我们守望相助,以真心换真心,为守护彼此而不惜一切。 疫情依然可怕,病毒依然顽固,我们依然有信心能冲破黑暗到达黎明。 因为中国力量,就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在一起,携手并进。 抖音充值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