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1/100、1/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 倍、1000倍.... 小数点右移,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位,小数点移动完后,整数最高位前边的“0”要去掉;小数点左移,位数不够时,也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若整数部分没有数,用“0”表示,若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应把末尾的“0”去掉。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动手做”指导学生制作和使用方向板。 教学方向知识决不能纸上谈兵,不能单纯地在黑板上画方向、在教室里讲方向。要组织学生到现实生活的空间里去,在他们喜欢的、常去的地方辨认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动手做”指导学生自制“方向板”,为辨认方向提供简易的工具。方向板的原理和指南针有相似之处,成结构地表现出八个方向,只要把方向板对准北面,其余七个方向就都找到了。 教材指导学生做出方向板:先图示把一张正方形纸三次对折,折成8等份;再照样子在纸上标出北面,并写出其他七个方向,就做成了方向板。 教材安排学生在教室里使用方向板,利用它找到各个方向。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教室里的各个方向,所以这里的重点是学习如何使用方向板,体验方向板指出的方向和已经知道的方向完全一致,从而信任方向板。 教材还要求学生在自己家的周围,利用方向板测定方向,看看各个方向分别有些什么,体验方向板的作用。教学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到其他地方去测量方向,如学校门口、公园里,感受现实空间里的方向,形成初步的方向感。 乘、除法的互化。(小技巧:符号是相反的;两个数相乘得“1”。) (1)A÷0.1=A×10 (2)A×0.1=A÷10 (7)A÷0.01=A×100; (8)A×0.01=A÷100 (3)A÷0.2=A×5 (4)A×0.2=A÷5 (9)A÷0.25=A×4 (10)A×0.25=A÷4 (5)A÷0.5=A×2 (6)A×0.5=A÷2 (11)A÷0.125=A×8 (12)A×0.125=A÷8 求近似数的方法。○1四舍五入法。 ○2进一法。 ○3去尾法。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在小数乘法中,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比较大小:一个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它本身。例如: 6.5×1. 5>6.5 一个数乘以一个等于1的数,积等于它本身。例如: 6. 5×1=6.5 一个数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它本身。例如: 6. 5×0.9<6.5 综合与实践【测定方向】 这是一次操作型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应用刚学习的方向知识,在校园里辨认方向。通过活动,巩固有关的方向知识,学会使用测量方向的工具,增强辨别方向和描述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在校园里测定方向”,通过交流整理出两个要点:一是利用测定方向的工具——指南针或方向板,二是有次序地辨认方向——先找到北面,接着依次找到东、南、西面,然后找到四个辅助方向。 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测定方向的,他们学校的各个方向分别有些什么”。教材的主题图呈现了一个校园场景,以校园内的大树为观测点,四周有教学楼、花坛、电话亭、单杠、乒乓球桌、篮球场、读书角等建筑物、器械和场所,大树下面有三个小朋友,其中一个男孩手里拿着指南针,他们正在利用指南针指出的方向,说各个方向分别有些什么。为了让学生看清楚男孩手里的指南针,教材把指南针放大,画在这个男孩身边。这段活动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把指南针平放在手掌上,就能指出各个方向;顺着指出的各个方向往远处看,就能找到每个方向有些什么。教学时应要求学生像图画里的小男孩那样,逐一描述校园四周主要物体所在的方向。 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也是后续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100以内的加减法,由于没有乘法的概念,建立起来比较困难,应注意与前面的加法减法知识互相联系,通过几个相同数连加,引出乘法运算,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加法与乘法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会列乘法算式。认识乘号,能读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通过说一说、写一写、摆一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操作、抽象、概括能力。 感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捷,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