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工业上楼”向天空要产值

2022-06-11| 发布者: 18国际商贸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扩张的产业规模下,发展空间越来越稀缺,如何破解?在青岛,城阳区作为“工业上楼”......
1698网SEO外链自动秒收录 http://www.1698w.cn/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扩张的产业规模下,发展空间越来越稀缺,如何破解?

  在青岛,城阳区作为“工业上楼”先行区,积极推动高层工业楼宇经济发展,向空间要资源、要效益,为破解工业经济发展瓶颈、加快培育制造业新的发展动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青岛市加快打造“都市型工业”新业态、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亩均产出树立了新标杆。

  厂房“上楼”拓展数倍空间

  “工业上楼”不同于传统模式下工业企业在单层厂房的生产加工,初步理解为建造了多层的厂房,并且能满足企业的生产和制造活动,多层厂房便满足了相对应的需求,可称之为“工业上楼”。

  位于城阳区棘洪滩街道青大工业园的青岛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园是城阳区高层工业楼宇的一个代表。该项目是全国首例全装配式的工业高层楼宇,产业园以轨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为主导,形成完整的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装备相关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设计、生产配套功能于一体的产业聚集高地。

  记者注意到,这个原本占地只有3万余平方米的产业园,最高层数为6层,通过向上生长,总建筑面积拓展到了11.2万平方米。虽然“拔高”了空间,产业园并没有“牺牲”开间面积,楼宇跨度达到了15米,楼层负荷高达1.2吨/平方米。

  “为了满足入驻企业特别是制造类企业大跨度、高承重等需求,产业园建设突出了大开间、大跨度、大荷载的特点,”青岛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园招商部负责人蓝伟俊介绍说,园区一期建筑布局中,主楼首层高度为12米、二层高度为9米、三层高度为8米,二层以上承重达1.2吨/平方米,跨度为15米,区间建筑面积约为650-2540平方米。以一号楼为例,其具备车间、办公、仓库等空间,主楼车间一层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层高达12米,双T版结构,按照20T吊车配置,起重高度为8米;附跨办公仓储一层和二层,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一层层高为7.5米,二层及以上层高为4.5米。这就意味着重型机械能在“空”中穿梭往来,实施“空中作业”,同时满足企业工作人员办公需要和企业仓储需求。

  产业园除了满足车间和仓储的大开间、高承重需求外,还设置了局部六层生产性服务类用房,层高为4.5米,区间建筑面积为260-420平方米。可具备办公、研发、休息配套等多项功能。

  “目前一期正处于企业入驻和装修过程中,二期建设主体已经封顶。一期已经引进了青岛海科重装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荣之带生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嘉恒印务制品有限公司等20余家余企业入驻。”蓝伟俊表示,园区主要引进智能制造类、生产研发类、轨道交通配套类、生产服务类及其他相关行业。据悉,为了真正满足各类工业企业“上楼”,产业园还配备吊装平台、大型卸货平台等设备。

  记者了解到,产业园还配备了服务中心和办公配套设施,以满足入园企业多元化服务需求。为了推动轨道交通配置产业发展,产业园在满足自用部分外,将其余部分厂房以租赁、对外销售方式给上下游轻重型企业提供资源共享平台,搭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

  为博士后新兴产业筑巢“上楼”

  如果说青岛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园为具备重型机械的企业“上楼”提供了摹本范例,那么,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总部基地则为新兴产业企业“上楼”作出了示范。

  城阳区在《加快高层工业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优势企业向高层工业楼宇集中,重点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和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这一项目是集生产、研发、办公、仓储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主要以博士后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为引领,以产业为核心,通过构建‘产业创新+产业孵化+产业加速’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为博士后创新创业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服务。”项目招商负责人孔迪告诉记者,该项目占地约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包括5栋多层厂房、1栋产业大厦和1栋配套用房。

  记者注意到,为了适应多类型新兴产业企业“上楼”需求,项目多层厂房设计了不同层高和荷载,如:7号楼一楼层高为7.2米,荷载为2吨/平方米;二楼、三楼层高为4.2米,荷载为0.5吨/平方米;四楼、五楼层高为3.9米,荷载为0.35吨/平方米。

  新兴产业“上楼”不仅有硬件“优待”,还享受各项软件服务,包括园区提供的基础服务、金融服务、产业促进服务、政策申报、政务服务和创业服务等。

  孔迪介绍说,入驻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总部基地的项目,能享受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扶持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城阳区财源建设奖励扶持政策》《城阳区促进工业投资高质量增长三年行动计划》《青岛市城阳区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多项优惠待遇,其中包括区内搬迁工业企业购置高层工业楼宇500元/平方米的补助标准。

  加快优质项目向工业楼宇集聚

  存量时代,鼓励存量产业用地提容增效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其中产城融合视角下的“工业上楼”模式已引起多个城市关注。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香港、新加坡迫于种种客观压力,便已开始对“工业上楼”的探索。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工业上楼”模式被逐渐引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的部分城市。

  对于“工业上楼”,目前不少城市正抓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沿海城市为首,深圳、佛山、东莞、中山、青岛、苏州、杭州、嘉兴等多地政府已相继出台“工业上楼”相关政策,积极探索与实践“工业上楼”的发展新模式。其中,佛山、深圳、青岛在2018-2019年便已出台“工业上楼”相关细则,对“工业上楼”建筑的层数、层高、建筑高度、单体建筑体量、承重、容积率及建筑设计要点等方面的具体指标有了不同程度的规范。

  “近年来,城阳区积极构建‘都市型工业’新业态,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向空间要资源、向空间要效益,大力发展高层工业楼宇经济,构建起高层工业楼宇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形成了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化推进格局。”城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配置科科长史经洋介绍说,截至目前,城阳区已开工、拟开工及储备高层工业楼宇项目共50余个,规划总建筑面积达690万平方米,崛起了一座座科技创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新地标。

  2022年,青岛市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高层工业楼宇经济发展,是城阳区深入贯彻落实青岛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实现城阳区产业空间拓展、土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城阳区将进一步引导城市发展方式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变,加快优质项目向工业楼宇集聚,推动工业楼宇经济快速发展,为加快建设湾区都市活力城阳释放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18国际商贸网 X3.2  © 2015-2020 18国际商贸网版权所有